生态植被毯坡面植被恢复技术是利用人工加工复合的防护毯结合灌草种子进行坡面防护和植被恢复的技术方式,该技术施工简单易行,后期植被恢复效果好,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
生态植被毯是利用稻草、麦秸等为原料,在载体层添加灌草种子、保水剂、营养土等生产而成。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两种结构形式,一种结构分上网、植物纤维层、种子层、木浆纸层、下网五层;另一种结构分上网、植物纤维层、下网三层。
对于施工地点相对集中、立地条件相仿,且能够提前设计、定量加工的项目,可以直接采用五层结构的生态植被毯;对于施工地点分散且立地条件差异大、运输保存条件不好的项目,可以直接播种后再覆盖三层结构组成的生态植被毯防汛编织袋。
生态植被毯种子层中或生态植被毯下撒播的植物种一般选用乔灌草植物种混合配方,植物种子的选配根据工程所在项目区气候、土壤及周边植物等情况确定,优先选择抗旱、耐瘠薄的植物种。
(1)建植简易、快捷,维护管理粗放,养护管理成本低,是简单有效的坡面植被恢复技术,后期植被恢复效果好,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
(2)能够固定表层土壤,增加地面粗糙度,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缓解雨水对坡面表土的冲刷。
(3)生态植被毯中的纤维层具有保水保墒的作用,有利于干旱少雨地区植物种的顺利出苗成长,提高了植被恢复的成功率。
(4)生态植被毯中加入的肥料、保水剂等,可为植物种子出苗、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1)根据工程特点及立地条件差异,确定选择相应结构的五层或三层植被毯。
(2)根据工程所在项目区气候、土壤条件及周边植物等情况,确定植物品种的选配和单位面积播种量。
生态袋厂家(3)落实植被毯铺设前的坡面整理、土壤改良、坡面排水等相关工作。
(4)生态植被毯应随用随运至现场,尤其要做好含种子的五层结构生态植被毯的现场保存工作。
(5)生态植被毯铺设时应与坡面充分接触并用U形铁钉或木桩固定,生态植被毯之间要重叠搭接,搭接宽度10cm。
(1)施工后立即喷水,保持坡面湿润直至种子发芽。
(2)植被完全覆盖前,应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和水分条件,合理补充水分,并适当施肥。
(3)植被覆盖保护形成后的前2~3年内,注意对灌草植被组成的人工调控,以利于目标群落的形成。
(1)适用于矿区土质、土石质挖填边坡。
(2)一般适用坡度不陡于堆积物自然安息角的稳定坡面,不受坡长的限制。
(3)土壤立地条件较差的坡面,在对土壤进行改良的基础上也可以应用本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生态植被毯坡面植被恢复技术既能单独使用,也常与其它技术措施结合使用,是其它坡面植被恢复技术措施良好的覆盖材料。此技术操作简单、投资低且后期养护方便、见效快,在尾矿库坝面、排土场侧坡已取得了显著成效。